本文转自:河南法治报
□王晓景
在朋友圈里和纪录片上看多了美丽如画的风景,内心便时常涌起强烈的意愿:去看看,看看新的环境,看看更宽广、更繁杂的世界。于是 “放假准备去哪儿?”“过节出去没?”成了长假前和假期结束后同事朋友见面的问候语。
去哪里呢?目的地好像并不特别重要,真正的愿望是想离开现在的地方。即使离家30公里,心境也会迁移,以至于觉得迎面吹来的风大有不同,更别提火车站、飞机场、港口码头的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光标,像是在提示固守的生活其实很容易被改变,只要踏进一条通道,数小时之后,便会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地方。
自驾出行也颇具魅力,尽管服务区里的食物不那么可口,但它们远离喧嚣、孑然存在于高速公路一旁的高地上,还是有些诗意的。有时单单咂摸“旅行”这个词,就会带来一种愉悦身心的错觉,让人以为自己在追寻什么东西。
日常上下班路上,关注的只是行人和车辆的数量,因为这些会影响通勤的时间。置身陌生城市的时候,感官会被放大,会被微小的事物所吸引。甚至,一个普通的路标或指示牌也会给人带来许多快乐,因为它表明我已经到达了一个“别的地方”。车水马龙的大街上,充斥着声的喧嚣和色的斑斓,与不同年龄的男男女女擦肩时,会有一种冲动,想知道他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,有何遗憾,又有何期求。
当然,旅途过程也难免有失望和倦怠。可能那些规划好的街巷都一样,市中心的高楼都雷同,酒店的早餐都别无二致。若碰上阴雨或高温天气、长龙般的队伍,总有想赖床或想回家的冲动,并暗暗告诫自己:下个假期要宅于家中,躺在沙发上,只从电视屏幕里看各种风景就好。但下一个假期还没到,想去旅行的念头又蠢蠢欲动。
不管怎样,旅行都有着无穷的魅力,这种魅力源于新奇与变化。如果缺乏长途跋涉的勇气,选择一两日往返的近郊游即可,经济上可承受,也不必搬运过多行李。五六人结伴最佳,意见好统一,还可兼顾乏味时的游戏与交谈。再不济,一个人在附近公园里晒晒太阳、在图书馆打打卡也好,不过要以游客的身份、以初见的目光去注意各种细节,且不带任何成见。
不论远近,只要踏出屋门,我们身上就发生着变化,未必能达到“胸中脱去尘浊,自然丘壑内营”的状态,但或许能收获一些细微的、不显著的,却能丰富生活的奇思妙想。
(作者单位:临颍县司法局城关司法所)
辽宁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