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帮刚装修的朋友收拾烂摊子——他家客厅那面1200×2400的大板砖,才半年就空鼓了三块,敲起来“咚咚”响,师傅说必须全砸了重贴,光工费就得三千。朋友蹲在地上拍大腿:“早知道贴我爸妈家那种老瓷片,二十年前的300×600,到现在都没掉过一片!”
这话我太有感触了——以前的瓷砖哪用这么多“讲究”?贴之前泡半小时水,跟海绵喝饱了似的,水泥一糊上去,跟俩湿毛巾拧一块儿,粘得死死的。现在倒好,市场上全是“低吸水率砖”“通体大板”,看着是高级,可拿在手里跟块石头似的,吸水率连0.5%都不到,水泥往上抹,跟抹在玻璃上有啥区别?
能粘住才怪!
于是各种“胶”全上了:瓷砖胶说是“升级水泥”,可要求薄贴——墙面2米误差不能超4毫米!我家老房子墙面坑坑洼洼的,找平就得花两千;工人图省事厚涂,结果胶层里全是气泡,没俩月就空鼓。背胶更让人犯嘀咕:卖的人说“增强粘性”,可懂行的师傅偷偷说:“胶水哪有不老化的?现在粘得牢,五年后一脆,砖掉下来砸着人,谁担责?”
还有工人的手艺——以前小区的老周师傅,贴小砖闭着眼都能贴平;现在让他贴大砖,他直摇头:“这得调水平仪,算每块砖的受力点,贴完还得等24小时胶干才能动梯子。”上次邻居家请了个年轻师傅,贴完没等胶干就挪梯子,结果半面墙的砖都松了,最后全砸了重贴,光砖钱就赔了五千。
其实不是技术退步了,是咱们想要的“效果”变了。以前装修图啥?结实、耐用;现在张嘴就是“高级感”“大气”,非贴1米8的大板砖不可。可你想过没?大砖好看是好看,背后要的是“完美墙面”“专业材料”“懂行工人”——哪一步没做到位,都是隐患。
我装修时也纠结过:到底选大砖还是小砖?
老周师傅跟我说:“你要是想住十年不用操心,就选小砖——300×600的,泡半小时水,用水泥贴,我给你贴得严严实实;要是非要大砖,我得先给你找平墙面,再用进口瓷砖胶,还得等三天才能碰。”我算了算,大砖比小砖贵三倍,找平加胶又多花一千,最后还是选了小砖——现在住了三年,连个空鼓都没有。
你说奇怪不?
明明现在技术更先进了,可贴个砖反而更麻烦了?
难道非要为了“面子”冒掉砖的风险?其实装修哪有什么“时髦”?
住着踏实、不用总修,才是真的好。
要是图省心,小砖便宜又好贴,老法子难道不香吗?
辽宁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